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时代新要求。坚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协同育人机制,贯通教师职前职后培养体系,创新师范生培养模式。
二、培养目标
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OBE教育理念,主动适应新时代渭南地区基础教育改革和国家教师教育发展需求,立足渭南,服务陕西,辐射全国,秉承扎根渭南,深耕教育,培养新时代大国良师的学校育人理念。 通过实施四五六六卓越中学数学教师培养改革,培养一批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具有高尚政治觉悟,深厚教育情怀,优良师德师风,扎实专业知识,严谨数学思维,先进教育理念,娴熟教学技能,良好自我发展,健全人格魅力,专业创新精神,具备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熟悉中学教育教学管理规律和综合育人评价方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专业化卓越数学教师。
三、招生选拔
按照“学生自愿申请、学院考核选拔”的原则,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做到政策透明、程序规范、结果公开,择优选拔培养对象,确保优中选优,具体按照《数学与统计学院卓越教师班招生选拔实施方案》执行。
四、培养模式
实行“学院主导下的四五六六模式”的协同培养模式。具体为:
(1)着力“四个卓越计划”即师范生技能卓越计划、科学研究卓越计划、学科竞赛卓越计划和协同育人卓越计划。
(2)坚持“五个贯通培养”即立德树人思政格局、夯实核心素养发展课程体系、多元开放协同培养模式、实践创新能力提升训练机制和催生内在动力质量文化的贯通培养。
(3)夯实 “六个提升工程”即师德教风提升、考风学风提升、师资队伍提升、精细化管理提升、教学质量提升和教学科研平台提升。
(4)打造 “六个育人特色”即“铸魂育人”“科学育人”“文化育人”“质量育人”“全员育人”和“协同育人”。
形成“四五六六”卓越中学数学教师培养改革新举措、新模式,全面落实卓越中学数学教师人才培养内涵改革和育人实践,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卓越中学数学教师,为区域基础教育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五、课程设置(理论及实践课)
卓越教师班课程是在《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24年修订)》的此基础上,增设以下课程(选4门),以提升师范技能训练的质量、中学数学课题研究的能力及AI-辅助教学教研的能力等。
课程序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分配 |
考核 方式 |
开设 学期 |
理论 |
实验 |
实践 |
共计 |
ZY0701 |
高观点下中学数学命题与解题研究 |
2 |
32 |
|
|
32 |
考查 |
1 |
ZY0702 |
跨文化交际及数学教育史 |
2 |
32 |
|
|
32 |
考查 |
2 |
ZY0703 |
AI辅助教育教学技能 |
2 |
32 |
|
|
32 |
考查 |
3 |
ZY0704 |
中学数学建模与课题研究 |
2 |
32 |
|
|
32 |
考查 |
4 |
六、特色课程
1.红色实践,开设红色基地教育实践活动课(每学期至少1次),学分1分。
2.乡村乡土,开设乡村振兴乡土教育特色实践课(调研为主,每学期至少1次),学分1分。
3.思政育人,赴优质中小学开展教学观摩实践活动(每学期至少1次),开展与导师面对面谈教谈学谈心得活动(每学期至少4次),学分1分。
4.名师课堂,邀请高校硕博导师、中学数学骨干教师、名师名校长及著名校友等来院开展教育教学、教研科研系列育人讲座(16次),学分1分。
七、保障措施
组织保障:学院设立卓越中学数学教师培养领导小组和卓越中学数学教师培养专业委员会,委员会由专家、师生、中学一线老师共同组成,研究和讨论人才培养的教学教研和管理问题。
师资保障:组建由学院高水平教师、学科教学论专家、地方教研员和中学特级教师/名师构成的多元化导师团队。加强高校教师与中学教师的交流互聘。
经费保障:卓越中学数学教师班实行专项经费专项管理模式,积极统筹地方和各方协同支持,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和效果。主要用于卓越教师培养管理、专家报告费、外聘教师课时津贴和报告费等、学生参加国内外各类教学、研究见习、研习、实习、学术交流、技能竞赛、师德涵养主题活动等活动支出。
八、考核
每学年结束前由学院组织对卓越中学数学教师班学生进行学年阶段考核。在当学年阶段考核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取消卓越中学数学教师班培养资格,转入其他班级学习,并不再具有进入卓越中学数学教师班的资格:
(1)违反法律、法规,或存在严重违背师德认知的行为;
(2)存在违反校纪校规并有留校察看(含)以上处分记录;
(3)所学课程有两门及以上不及格;
(4)平均学分绩点在本专业同年级排名30%以外的;
(5)有考试违纪、作弊和剽窃他人学术成果的行为或记录。
数学与统计学院
二〇二五年九月八日